- 2019年12月02日单分子电子学:钙钛矿材料电荷输运中的量子干涉效应研究取得新进展
- 洪文晶教授课题组与英国Lancaster大学Colin Lambert教授、南开大学李跃龙副教授团队密切合作,在钙钛矿量子点量子干涉效应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Room-Temperature Quantum Interference in Perovskite Quantum Dot Junctions.”为题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DOI: 10.1038/s41467-019-13389-7)。钙钛矿材料由于其高量子产率、载流子迁移率和独特的光致发光特性而在光电材料领域存在诸多潜在的重...
- 2019年12月02日高选择性电还原一氧化碳直接制乙烯取得进展
- iChEM研究人员、现在我院工作的邓德会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成功实现一氧化碳电催化高选择性直接制备乙烯,相关结果“Highly Selective Production of Ethylene by Electroreduction of Carbon Monoxide”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 DOI:10.1002/anie.201910662),并被该期刊选为热点文章“Hot Paper”。乙烯是十分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主要采用石脑油高温裂解(800-900 oC)来制备。从有效利...
- 2019年12月02日单分子电子学:构象转换调控量子干涉效应研究取得新进展
- 洪文晶教授课题组与英国Lancaster University的Colin J. Lambert教授、澳大利亚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的Paul J. Low教授团队密切合作,在单分子器件的构象转换调控量子干涉效应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Turning the Tap: Conformational Control of Quantum Interference to Modulate Single Molecule Conductance”为题发表于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DOI: 10.1002/anie.2019094...
- 2019年11月29日金团簇动态相变催化研究
- 程俊教授课题组在金团簇动态相变催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Solid-to-liquid phase transitions of sub-nanometer clusters enhance chemical transformation”为题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10, 5400)。 1925年Taylor提出催化活性位点的概念后,化学家们就致力于表征活性位点的微观结构,并理解活性位点的原子特殊排列是如何加速化学反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原位谱学和显微学表征...
- 2019年11月29日《德国应用化学》Author Profile
- 徐海超教授课题组主要从事有机电合成研究,发展了系列绿色、高效的电合成新方法。近几年,徐海超教授以通讯作者身份已在《德国应用化学》发表12篇论文。为此,该期刊“Author Profile”对他进行了专门介绍(Angew. Chem. Int. Ed. 2019, 58, 17506)。相关链接:https://doi.org/10.1002/anie.201907300
- 2019年11月29日有机电合成研究综述
- 徐海超教授课题组受邀在Acc. Chem. Res.发表题为“Chemistry with Electrochemically Generated N-Centered Radicals”的论文 (DOI: 10.1021/acs.accounts.9b00472 )。该论文系统介绍了课题组在电化学促进的氮自由基反应研究方面的进展。有机电合成利用电促进反应进行,可避免使用化学氧化还原试剂,是一种绿色的合成工具。虽然有机电合成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报道的Faraday和Kolbe电解,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 2019年11月20日基于杂原子取代炔烃的杂环合成方法学研究进展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
- 我院叶龙武教授课题组在基于杂原子取代炔烃的杂环合成方法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Zinc-Catalyzed Asymmetric Formal [4+3] Annulation of Isoxazoles with Enynol Ethers via 6π Electrocyclization: Stereoselective Access to 2H-Azepines” 为题于2019年11月13日在线发表于Angew. Chem. Int. Ed.。 6π电环化反应是构建5-7元环状化合物很重要的一类反应,由于其高立体选择性、高原子经济性等优点,近年来受到...
- 2019年11月08日构建基于PDI的离散π组装体
- 江云宝教授研究团队在构建基于苝二酰亚胺(PDI)的离散π组装体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Discrete π-Stacks from Self-Assembled Perylenediimide Analogues”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 2019, 131, 15417-15421)。
- 2019年11月06日有机电合成:烯烃双胺化
- 我院徐海超教授课题组在有机电合成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Practical and stereoselective electrocatalytic 1,2-diamination of alkenes”为题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10, 4953)。 1,2-二胺结构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药物和不对称合成中使用的催化剂中。烯烃双胺化,即在烯烃两端同时引入两个氨基,是合成1,2-二胺最为简便和高效的方法之一。但该方法面临着诸多挑战,是有机合成...
- 2019年11月06日金属有机电合成:电化学促进的Rh(III)催化C−H键膦酰化反应
- 徐海超教授与温庭斌教授、张慧君副教授合作在金属有机电化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展了电化学促进的Rh(III)催化C−H键膦酰化反应,相关成果以“Scalable Rhodium(III)-Catalyzed Aryl C−H Phosphorylation Enabled by Anodic Oxidation Induced Reductive Elimination”为题发表于Angew. Chem. Int. Ed. (DOI: 10.1002/anie.201909951),并被选为Hot Paper。